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50篇 |
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69篇 |
工人农民 | 103篇 |
世界政治 | 32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21篇 |
法律 | 313篇 |
中国共产党 | 37篇 |
中国政治 | 141篇 |
政治理论 | 60篇 |
综合类 | 2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30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86篇 |
2013年 | 139篇 |
2012年 | 85篇 |
2011年 | 73篇 |
2010年 | 71篇 |
2009年 | 72篇 |
2008年 | 86篇 |
2007年 | 65篇 |
2006年 | 49篇 |
2005年 | 57篇 |
2004年 | 50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mbreena Manji 《Feminist Legal Studies》2003,11(2):139-162
In recent months, the World Bank has issued a series of draft policy reports on land relations. This is the first time in
over two decades that the Bank has sought to review its policy on lending in the land sector. Access to the draft reports
and participation in the consultation process has, however, been severely limited. Nonetheless, the World Bank expects to
issue the final Report by the end of this year. This paper presents a gender analysis of the two draft documents that have
been made available to date. It assesses their implications for gender relations in Africa. It explores the World Bank's promotion
of formal rural credit and challenges the assumption of the availability of women's unpaid agricultural labour. The paper
argues that, far from being over, the struggle over land relations which has characterised the last decade in Africa, must
continue.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2.
3.
张志祥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7(5):16-19
土地是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所。农村征地涉及到多方的利益分配,法律、政策、非正式规则之间的搏弈更加剧了这一过程的复杂性。征地所引发的农民失地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农村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由此带来了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隐患。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财产性与社会保障性的冲突之解析——以贵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动现状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小川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20(6):80-84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具备财产性和社会保障性双重特质,由于自身所追求价值目标的不同和外在所强加的使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财产性与社会保障特质相互冲突,财产特质无法反映现代市场经济的需求,造成了效率的低下及其他经济、社会问题的产生。因此,有必要在法律层面和实践层面进行修正和努力,以促进农村绿洲社会的发展和维持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耕地集约化租赁虽对实现农业的转型升级具有积极作用,但也出现了一些损害农村土地权益的负面现象,并逐渐演化为诉讼纠纷。其所凸显出的发展与有序的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司法实践积极回应,并进行利益平衡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的先征后用原则——以公平和效益为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城乡分割的土地所有权双轨制背景下,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不应受农民集体土地所有制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牵制,国家应垄断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一级市场,独占城市建设用地高额级差地租利益,这才符合社会主义原则,才公平合理。因而在城市规范区内,我国应当继续坚持城市建设用地先征后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土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稀缺资源,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村发展和稳定的基础.在我国当前的农村土地征用过程中,行政主体具有极大的自由裁量权.公正的程序是防止权力专横和权力滥用的屏障,也是保障农村、农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基本要求.当前我国应当从公开性、公正性入手,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土地征用程序,以平衡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土地私有化之批判——兼论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是我国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土地市场的国家垄断,必然蚕食大批的土地,使广大农民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严重威胁,而农民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如何解决土地锐减和农民生存的矛盾,如何发挥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严峻问题.有人提出了土地私有化的观点.认为坚持土地承包责任制,坚持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实现土地流转的法律创新,是唯一符合现实需要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9.
论土地资源生态补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补偿包括国家通过征收环境资源税以保证政府提供土地资源生态产品的公共服务职能;亦包括对因公共利益(生态保护)的需要而受到损失或者付出经济代价的人给予公正的补偿。土地资源生态补偿必须贯彻一种整体主义的生态补偿观。就我国现行的土地资源生态补偿立法和制度运作而言,其现实可行的模式只能是政府主导型。土地资源环境资源税收以生态受益者对国家所进行的环境经济行为机会成本进行补偿为征收标准;土地资源公益征收性质的生态补偿应当贯彻以被征收人生活水平不低于征收前为补偿标准,其补偿范围包括法律规范所规定并予以救济的维生上的财产性不利益和非财产性不利益。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农地制度的变迁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农地关系法制化放在调整社会经济关系、促进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地位.我国现行农地集体所有,家庭经营的农地制度仍具备小农经济的特质.通观世界,小农经济在欧美较早得到改造,在西方社会改造小农经济的现代化过程中,法制化成为农地制度变迁的最直接最明显的推动力量.我国农地法制化的基本方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现行农地法规;保障农地资源与农民的安全,明确界定农地的权利主体. 相似文献